书画(三)

2022-08-23

牛运震



泰安“凤凰池”坊



此件作品用笔雄浑朴厚,大气磅礴,有颜柳风骨,得“结密无间之妙”。

牛运震(1706— 1758 年),字阶平,号真谷,人称空山先生,滋阳(今兖州)人。雍正十一年(1733 年)进士。乾隆三年(1738 年)授甘肃泰安知县。任上组织民工兴修水利,灌溉农田,疏通河道,造福一方百姓。又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属地被誉为“陇右邹鲁”,为乡民所拥戴。后调平番县知县,捐粮赈济灾民,百姓感激涕零。时值固原发生兵变,牛运震凭借超人胆识,平息叛乱。

牛运震性格刚毅,嫉恶如仇而得罪权贵,于乾隆十三年(1748 年)遭人弹劾被罢官。

牛运震罢官归乡后,受聘于各书院讲学授徒,曾主讲于兖州少陵书院。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应泰安知府之邀主编《泰安府志》。

牛运震是著名的经学家和金石学家。据《兖州市志》著录,牛运震有《读史纠谬》十五卷,《孟子论文》等七卷,及其他各类著作多种。另有与褚峻合著的《金石经眼录》《金石册》等。其中《周易解》《春秋传》《金石经眼录》《金石图》四种,被收入《四库全书》。




焦秉贞




耕织图


    此图写农村田中耕作场景,生动活泼,极具生活气息。

焦秉贞,字尔正,济宁人。清初画家,康熙时官钦天监五官正,供奉内廷。擅画人物,吸收西洋画法,重明暗,楼台界画,刻画精工,所画花卉精妙绝伦,亦画山水。

焦秉贞的绘画受西洋绘画的影响,源自当时康熙皇帝对于西洋绘画元素的热爱。焦秉贞流传至今的绘画较多带有“臣”字款,这些作品整体看多用色浓重艳丽、布局紧凑、细致工整。参用西法的重要特点表现在人物大小的安排、透视和明暗的处理。人物大多按近大远小的规律安排。

焦秉贞的绘画虽多有西方的影响,却始终有一种中国画的真实,似乎总无法摆脱“写意”的影响。在他习作《春去来兮图》中可以看到传统文人画家的情怀,除了茅屋结构有透视意味外,无论题材选取还是大片留白手法的运用,都表达了中国传统文人一贯的隐逸思想和山林情怀。其意境深远,给人无限遐想。

焦秉贞善画,肖像生动传神,与明末清初肖像画大师曾鲸、清禹之鼎并称“肖像画三大家”。焦秉贞一生所作不多,传世作品有《耕织图》《池上篇画意》《列朝贤后故事》和《张照肖像》等。其中以《耕织图》最著名,1689 年,康熙皇帝命其绘制并镌版印刷成版画作品。





桂 馥



隶书·缅想轴


桂馥生活在金石学大兴的乾嘉时期,曲阜又为汉碑之乡,故其隶书成就甚高是有其渊源的。其隶书古朴浑穆,气势开张,清一代出其右者甚鲜。

桂馥(1736— 1805 年),字东卉,号未谷,自称“老苔”,曲阜人。生于乾隆元年(1736 年),卒于嘉庆十年(1805 年),终年七十岁,是我国著名的训诂学家、经学家、书法家。曾官云南永平知县,卒于任上。一生著述丰富,有《说文义证》五十卷、《札朴》十卷、《晚学集》八卷、《未谷诗集》四卷等。

    桂馥出身于书香门第,博览群书。十五岁时开始从师就学,二十岁中秀才,其后便停止从师就业,潜心治学。在治学期间,曾得到周永年、戴震和丁小雅等大家的指点,弃读群书,专攻经传注疏。著《说文义证》五十卷。此巨著旁征博引,订误析疑,源流脉络清楚,有“南段(段玉裁)北桂”之称。三十岁时,出游北京,结识了金石学家、书画家翁方纲和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等人。五十四岁中举人,五十五岁中进士,为官期间,两袖清风。晚年,着意于绘画写生。文人钱松壶曾对他的一张墨竹评论说,绘画唯独点苔最难,而桂知县所画青苔既形象又逼真,又与整个画面配合得恰到好处,诚非易事。桂馥也以此自诩,自称“老苔”。

    作为一代书法家,桂馥善书画、篆刻,尤精研汉碑,于隶书一体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书法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力,传世甚多。张维屏称赞他说“百余年来,论天下八分书,推桂未谷第一。”王筠则说 :“桂未谷与伊墨卿南北对峙。”其隶书作品,用笔朴实,结构开张,气息高古,给人以大气、厚重的感觉。所有这些,都是他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贡献,也奠定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