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对内表现为深厚的文化自信,是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凝聚力;对外则表现为跨文化感召力和吸引力,是展示国家形象与民族特质的必要前提。相较于“物质硬实力”,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凝聚社会认同、掌握国际话语权的关键性力量。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留下了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作为收藏、保护、展示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见证物的公共文化机构,博物馆承担着建设、展示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光荣使命。
参观博物馆已成为不少人休闲娱乐的选择。图为国家博物馆展厅里,后母戊大方鼎总是观众心目中的明星。李韵摄/光明图片
博物馆集中、典型、充分体现着国家文化软实力,博物馆外展是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金色名片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博物馆的数量持续增长、规模不断壮大、影响力大幅提升,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优势显著、成效突出。“文明殿堂”的崇高性和知识性,“文化桥梁”的亲民性与传播性,这两种看似不同的秉性在博物馆中有机融合,使其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体现。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文物博物馆大国。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博物馆总数达到6183家,各类博物馆保存藏品达6777万件(套),这些藏品及内容几乎涵盖了人类自然和人文遗产的各个方面,不仅系统呈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人类社会的重大贡献,形象阐发了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与鲜明特色,而且为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提供了坚实而丰厚的基础。博物馆文物收藏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资源基础,博物馆公共服务体系则形成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别具一格的传播枢纽。作为一种以实物为文化媒介、以空间为传播场域、以感官为教育途径、以大众为传播对象的公共文化机构,博物馆所体现的历史真实性和客观性,使得本国国民与国外观众较易产生信任并留下持久性印象,以非强制的精神牵引力塑造文化向心力,更容易实现厚植家国情怀、浸润思想人心、消弭文化分歧的传播效果。总之,博物馆特有的知识多样性、视听形象性、影响广泛性的特征,在强化本国国民的综合素质与文化认同,促进外国观众增进跨文化理解等方面有着胜于其他文化机构的突出作用。通过博物馆对外展览,丰富对外文化交流形式、提升国际影响力、传播力和吸引力,是我国文化外交的优势所在。1973年至1978年,新中国首个文物出境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先后赴法、日、英、美等16个国家和地区巡展,接待观众654.3万人次,在对外宣传和发展友好关系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享有“文物外交”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博物馆对外展览数量不断增长,精品迭出,不断取得新成果。“十三五”期间,我国博物馆举办文物出境展览约400场次,“故宫”“兵马俑”“丝绸之路”等,都是亮丽的“外交使者”和“文化名片”,成为象征中华文明标识的文化品牌。由中方自主策划的文物展览更多体现“以我为主”的理念,在陈列艺术设计中融入了更多的中国元素。展览题材不断丰富,从改革开放初期以历史文物类为主的展览,发展为反映中华五千年文明为主题的各类综合性文物展览与反映不同文化艺术类型的专题性展览相结合的展览体系,更加全面立体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形象。展览阐释更加重视多元化、普世性,积极探索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有效途径,涌现出一批更富教育性、对话性和情感性的展览案例。博物馆对外展览在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方面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上海博物馆在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举办的“中国青铜的历史”展海报新时代的博物馆不仅要成为展示和传播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口,更要成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
当今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际环境复杂激荡,只有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才能切实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为国家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2021年,由中央宣传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的宏伟目标。“博物馆大国”,体现的是博物馆藏品资源、馆舍硬件等客观优势;而“博物馆强国”则需要在硬件优势的基础上构建强大的向心力、吸引力等软实力优势。由于“世界博物馆强国”是以建设文化强国为依托的,所以,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提升已经成为新时代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为此,我们要努力构建国内博物馆资源整合与创新转化新格局。首先,要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找准博物馆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合适定位和独特优势。其次,要不断优化体系布局,配合国家重大战略与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加强不同地域、不同层级、不同属性的博物馆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再次,要创新展览展示,做好中华文明相关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和转化工作,加强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最后,要推动开放共享,通过“博物馆+”跨界融合进一步开发、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教育项目、文创产品与数字应用,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促进更多博物馆藏品资源转化为文化服务资源,丰富全社会文化自信的深厚滋养,赋能经济社会创新驱动与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创新性推动博物馆国际交流合作。要积极构建“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话语体系,提升博物馆对外展览的传播效益。注重发掘文化遗产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美学价值、思想价值和外交价值,讲清楚古代中国与当代中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物化呈现中国人对待世界、社会、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文化习惯与心理规律,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引导国际社会形成对“中国”的完整观念、正向认知。我们要推动实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创建计划,培育代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引领行业发展的世界一流博物馆,构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博物馆文化品牌。此外,还可参考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在阿联酋阿布扎比设置分馆等成功经验,探索我国一流博物馆的海外分馆建设,提升中华文化在全球文化版图中的深度和广度